一直以來,業內有個流行的觀點,因為高溫會導致糖降解,糖含量高的培養基必須在115℃滅菌,有些含糖培養基因此要在115℃滅菌30分鐘。難道這就是含糖培養基的正確滅菌姿(zhi)勢(shi)嗎?
其實高溫引起糖降解的副作用,并不是因為降解后導致糖的含量不足,而主要是由于糖因高溫降解所產生的副產物5-羥甲基糠醛(5-HMF),對細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。國內因此把乳糖膽鹽發酵培養基、乳糖蛋白胨培養液、沙氏瓊脂等許多常見含糖培養基的滅菌溫度,都設定在115℃。據統計,在國內某培養基生產廠商的產品目錄中,總共有200多個品種,其中超過20%的培養基需要在115℃滅菌,其中大多數是含糖培養基,而且115℃的滅菌溫度,大都是依據檢驗標準中的規定而設置的。然而,在國外某公司的培養基產品目錄中,總共有700多個品種,需要在115℃滅菌的培養基不超過7種,而且在115℃滅菌并不是因為培養基中含糖量高的緣故。這又是為什么呢?
事實上,任何一個滅菌程序的設定,都是要在保證滅菌效果與保持培養基性能之間達到平衡。滅菌的效果與滅菌的溫度和持續時間有關,在保證同樣滅菌效果的情況下,滅菌的溫度越高,滅菌所持續時間越短。一般認為,培養基的標準滅菌程序,是在121℃保持15分鐘。而要達到同樣的滅菌效果,培養基需在115℃,保持30分鐘。?
大量研究發現,糖降解產物5-HMF的生成量也與滅菌的溫度和持續時間有關,在保證同樣滅菌效果的情況下,溫度越高,滅菌所需的時間就越短,5-HMF的生成量也就越少。有文獻報道,121℃滅菌15分鐘所產生5-HMF,僅為115℃滅菌30分鐘產生5-HMF的1/5。此外培養基中存在的酵母膏等成分,還會減緩5-HMF的產生,并可中和5-HMF的抑菌作用。所以說與產生的滅菌效果相比,121℃滅菌15分鐘所產生副產物的抑菌作用,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。因此,大多數含糖培養基的滅菌程序,均可設定為121℃、15分鐘。
目前,還有兩種常用的培養基,仍需要在115℃滅菌,但不是因為其中糖含量高,而是由于培養基中存在其他熱敏感的成分。一種培養基是Rappaport-Vassiliadis (RV) 肉湯,該培養基中維持滲透壓的氯化鎂,在加熱至118℃時,會分解形成堿式氯化鎂,堿式氯化鎂不溶于水,失去了維持滲透壓的作用。因此,RV肉湯需要在115℃滅菌。
另一種培養基是配方中含有硫酸亞鐵銨的三糖鐵瓊脂。為指示H2S的產生,三糖鐵培養基中必須存在游離的鐵離子。一些三糖鐵瓊脂采用硫酸亞鐵來提供游離的鐵離子,但是硫酸亞鐵在潮濕空氣中,容易氧化形成難溶于水的堿式硫酸鐵,影響了游離鐵離子的產生。所以有些三糖鐵培養基,就用硫酸亞鐵銨來替代硫酸亞鐵,因為硫酸亞鐵銨在空氣中比較穩定。然而,在加熱至110℃以上時,硫酸亞鐵銨會分解,并形成難溶于水的三氧化二鐵,這也會影響游離鐵離子的產生。因此配方中含有硫酸亞鐵銨的三糖鐵瓊脂,也必須在115℃滅菌。
既然講到了滅菌,還是說一說微生物檢驗用培養基最常用的滅菌方式---高溫濕熱滅菌的注意事項吧。
首先,在配制培養基時,最好將干粉培養基傾倒在溶液的表面,充分攪拌,必要時加熱使之完全溶解后,再放入高壓鍋內滅菌。此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:
1、容量不要過載:待滅菌物的體積不要超過高壓滅菌鍋說明書規定容量。一般來說,待滅菌物的總體積,不超過高壓滅菌鍋容積的三分之二。
2、擺放不要過擠:為使待滅菌物與熱蒸汽充分直接接觸,待滅菌物的擺放不要過擠過密,以免影響熱蒸汽的流通。
3、塞子不要過緊:裝培養基的容器,最好配用帶排氣孔的膠塞;若是使用螺旋蓋,要將螺旋蓋旋松;使用磨砂玻璃瓶塞者,可在磨砂玻璃瓶塞與瓶口之間塞入紙片,以留出縫隙,然后再包裹瓶塞與瓶口。裝有待滅菌物品的金屬盒等容器,也不能密封蓋嚴。
4、體積不要過大:單個容器中培養基的體積,最好不要超過1000毫升,以免導致容器中間的培養基滅菌不徹底。
5、排氣不要過快:滅菌液體培養基時,排氣速度過快,液體培養基會因壓力下降過快而溢出。排氣速度過快,還可造成倒置的杜漢氏發酵管中出現氣泡。
最后,別忘了定期用生物指示劑,監測高壓滅菌鍋的滅菌效果哦。
最最后,還要啰嗦一句,不要高壓滅菌易爆、易揮發、有腐蝕性的物品。那種把調節樣品pH值的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溶液,拿去高壓滅菌的SHA事,就不要做了哈!
主要參考文獻:
1、Taylor R B , Jappy B M , Neil J M . Kinetics of dextrose degradation under autoclaving conditions[J].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, 1972, 24(2):121-129.
2、Anderson T M , Bodie E A , Goodman N , et al. Inhibitory Effect of Autoclaving Whey-Based Medium on Propionic Acid Production by Propionibacterium shermanii[J]. Applied &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, 1986, 51(2):427-8.???
3、Kirk B, Hambleton R. Evaluation of a prototype micro‐electronic autoclave cycle integrator[J]. Journal of Pharmacy & Pharmacology, 2011, 33(1):69-74.
陸橋官方公眾號